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药物常识

抗过敏药最好随身携带,防止病情恶化

发布时间:2018-12-05 13:26:12  来源:互联网

随着天气的变化,空气中花粉浓度增加,不少人出现了过敏现象,比如说过敏性鼻炎,过敏性皮炎,过敏性哮喘,这些疾病会让患者喷嚏不断,浑身瘙痒,感觉非常难受,如何用药就成了难题。

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分为抗组胺类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类和激素类。激素类是属于强效的抗过敏反应药物,由于其不良反应较重,是属于处方药管理的,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对于抗组胺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这两类,大都属于OTC类药物,在药店里就可以买到。经常使用的有扑尔敏、氯雷他定(开瑞坦)、西替利嗪(仙特明)、息斯敏等,这些药物虽然作用机制和特点各不相同,但是都有个相似之处,就是一部分有效成分会透过血脑屏障,抑制中枢神经,起到镇静和催眠作用,容易导致注意力下降、嗜睡等不良反应,只不过程度轻重不同而已。

抗过敏药虽然会使过敏症状得到缓解,并且经过改进,第二类、第三类抗组胺药物的引起嗜睡的副作用有所下降,但是由于个体差异,患者还是应该引起注意。

所以如果一定要服用这些药物,最好在晚上临睡前,并且服药期间不要饮酒,这样能够降低由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。

抗过敏药哪个时间服用最好?

很多轻度过敏症病人,一般一天只需要服药一次,这时,是早上服用好,还是临睡前服药较好呢?专家认为,根据患者过敏症发作时间的不同,服用时间也不相同。过敏症状出现于白天的人,于晨间服药,症状出现于晚间者,则在临睡前服用。扑尔敏容易引起嗜睡、头昏、头痛、反应迟钝等现象,因此最好在临睡前服用。

还有,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,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。长期吃一种药物,会带来不少问题。首先,抗过敏药物容易引起耐药现象,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,药效下降,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。还有,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,因此,长期服用,这些毒性作用发生“积累”,对人体危害较大。因此,服用抗过敏药物,不要长期使用一种,超过一个月就需要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,或者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,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。

专家特别提醒,还有一些患者,服用抗过敏药后,发现没有效果,甚至病情加重,误以为是药量不够,于是擅自加大剂量,这是十分危险的。谢教授指出,“主要原因是,许多过敏药物本身,也能引起过敏反应。”比如扑尔敏,有些病人服药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,还出现了皮肤瘙痒、皮疹、腹泻腹痛等反应,少数病人甚至会发生血象的异常,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减少,血小板减少等。容易引起过敏的抗过敏药还有异丙嗪、苯海拉明等等。要注意的是,药物过敏可致命,因此,服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要放松警惕,一旦发现药物无效,应该马上就诊,换用其他药物。

抗过敏药最好随身携带。

虽然过敏症患者家里会常备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以防不测,但这样做还是不够的,一旦发现出现过敏的一些先兆,比如打喷嚏、眼睛发痒、流鼻涕等等,就需要马上服用抗过敏药物,这样,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,因此,抗过敏药物最好随身携带。

服用抗过敏药前,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证。服药后,仔细观察自己的症状有无变化,一旦发现药物无效,甚至症状加重,立刻停药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,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抗过敏药治疗。

标签:防止病情恶化 抗过敏药最好随身携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