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健康资讯

科兴肿瘤药进军中东非:双轮驱动构建中国药企出海新范式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6:25:42  来源:互联网

在全球医药产业加速重构的今天,中国药企的“出海”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出口,进入体系竞争、生态构建、本地融合的新阶段。近日,科兴制药传来又一国际化重要进展:其引进的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(仿制药)成功获得埃及药品管理局(EDA)批准上市。这不仅是一张注册证书的落地,更是科兴在中东与北非(MENA)地区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,标志着其从“产品出海”迈向“本地化运营+生态共建”的深层跃迁。

为何是埃及?不只是市场,更是战略支点

埃及,作为非洲人口第三大国、中东北非地区第三大医药市场,正成为全球药企争夺的“新蓝海”。据惠誉预测,其药品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3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43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.6%。但科兴选择埃及,绝非仅因数字诱人。

更深层的逻辑在于:埃及是连接非洲与中东的“医药枢纽”。其监管体系相对成熟,对周边国家具有辐射效应。在此建立本地化运营中心,可形成“以点带面”的市场拓展格局。而科兴早已布局——在埃及设立子公司,引入外籍管理团队,推动贝伐珠单抗、英夫利西单抗等生物类似药通过GMP现场审计,构建起本地化的质量与合规体系。这背后,是一种战略思维的转变:不再“卖药给埃及”,而是“扎根埃及,服务区域”。

合作出海:借力打力,构建“中国研发+全球商业化”新模式

此次获批的索拉非尼片,是科兴制药与北京亚宝生物药业合作的成果。亚宝生物作为国内少有的同时拥有该产品中国与美国FDA上市许可的企业,其产品质量与国际认可度已获验证。科兴则发挥自身在国际注册、渠道布局与本地运营的优势,快速推进其在埃及、秘鲁、新加坡等10国的商业化进程。

科兴以开放姿态,整合国内优质创新资源,打造“全球选品、全球覆盖”的轻资产出海模式,或将成为中国药企出海的新趋势。截至目前,公司已引进20多个海外商业化产品,形成“生物类似药+高端复杂制剂+创新药”的多层次产品矩阵,为持续出海提供“弹药”。

从“填补空白”到“重塑供给”:中国药企的全球价值再定义

科兴肿瘤药——索拉非尼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多激酶抑制剂,已在肝癌、肾癌等领域应用近20年。尽管原研药专利早已到期,但在MENA地区,高质量、可负担的仿制药仍存在巨大缺口。科兴与亚宝合作的版本,凭借与原研一致的晶型工艺与质量控制,实现生物等效,将为当地患者提供高性价比、高可及性的治疗选择。

这不仅是商业行为,更是中国医药对全球健康公平的贡献。在欧美市场趋于饱和、价格压力加剧的背景下,新兴市场正成为中国药企实现规模与价值双突破的主战场。而科兴肿瘤药引进产品出海的成功,不在于“便宜”,而在于“高质量+本地适配+快速响应”。

2025:迈向跨国药企的关键窗口期

近年来,国家政策持续鼓励医药创新与国际化,2025年正成为中国药企全球化跃迁的关键窗口期。科兴制药将欧盟、MENA等作为战略重点,以白蛋白紫杉醇进军欧洲、索拉非尼落地埃及为双引擎,构建横跨发达与新兴市场的全球布局。

未来,真正的跨国药企,不再是“中国公司+海外分支”,而是拥有全球研发协同、区域本土运营、多市场收入平衡的生态系统型组织。科兴制药正在这条路上加速奔跑。

科兴肿瘤药的出海,不是简单的“产品走出去”,而是一场关于体系、生态与价值观的全球化实验。在埃及的每一张注册证、每一次GMP审计、每一个本地团队的建立,都在为“中国药企能否成为真正跨国药企”这一命题写下答案。这条路漫长,但方向已明,步伐坚定。

标签:科兴肿瘤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