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古今文化

为国人补国学: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出版

2017-01-12 14:52:02

  为国人补国学: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出版

  从南朝的《昭明文选》到清朝的《古文观止》《古文辞类纂》《经史百家杂钞》,近1500年来,历代文人学者都在孳孳不倦地做着同1件事: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撷英集萃,编辑合适当时人浏览学习的文章选本。这1传统至今未绝。

  日前,国务院参事室、中央文史研究馆编选的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由中华书局出版。该书虽然只有101篇作品,但选文包括了先秦诗歌、辞赋和历代论说、语录、史传、奏议、碑志、杂记、序跋、尺牍等各类文体,内容触及哲学社会科学、科学技术等领域,既是历代名著名作的精粹选本,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1个缩影。

  为国人补国学: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出版

  图片来源:网络

  补上传统文化这门课

  前不久,1位学者应邀到国家行政学院讲授“禅与中国文化”课程,遭到1些听课者的质疑。他们认为,讲授传统文化中的“禅”,无异于宣扬封建迷信。这让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很是失望。

  “我们现在的公务员、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很强,但从整体来说,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。”多年来1直从事公务员培训,在祁述裕看来,很多公务员、领导干部不管在基础教育阶段,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,都缺少系统的传统文化学习,而目前党校、行政学院系统的传统文化教学基本也是空白,这使得他们不但讲不清甚么是优秀传统文化,而且在1部份人的思想中还存在着传统文化无用论,乃至是传统文化糟粕论,“公务员、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补上优秀传统文化这门课,公务员培训机构应当把讲授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必修课,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就是1部非常好的教材。”

  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主编之1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介绍,此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、公务员和大专院校师生,选文既重视历来被视为典谟的《尚书》《周易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老子》《左传》《礼记》,同时也选入了司马迁的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、许慎的《说文解字叙》、班固的《汉书·张骞传》、顾炎武的《日知录·廉耻》、阮元的《畴人传序》等很多被前人所疏忽,而今天看来却别具新意的作品。

  为国人补国学: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出版

  “《说文解字叙》《汉书·艺文志序》《庄子注序》《几何本来序》等文章,虽然都是学术史上的名篇,但过去的选本主要从文学的角度动身,1般不会选。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是第1次在1部综合性选本当选入这些篇章,使读者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跃进认为,古人讲求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,这些独具特点的选文,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、思想价值,而且具有1定的可读性。这正是《昭明文选》所提倡的“事出于寻思,义归乎翰藻”,也是1个选本能够流传久远的必定要求。

  1份具有当代性的文化遗产

  为国人补国学: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出版

  如今的中国和世界,不同于编选《昭明文选》的1500年前,也不同于编选《经史百家杂钞》的150年前。袁行霈指出,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重视以当代的眼光,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,借以育人、资政,给后人留下1份具有当代性的文化遗产。

  袁行霈说:“在我们推动‘1带1路’建设的今天,重读《汉书·张骞传》1定会有新的感受。《日知录·廉耻》说:‘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,其原皆生于无耻也。’顾炎武对贪腐的批评,可谓入木3分。魏源的《海国图志叙》主张‘师夷长技’,提倡用实事衡量实功,到今天仍不失其鉴戒意义。”

  “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,意味着任何群体都可以从中领悟到它的哲理,任什么时候代都可以从中汲取到它的真理。哪怕时期在推移,世事有变迁,也没法阻挡它的流传。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仁珪认为,在后人的反复朗读中,经典的价值也会随之提升,“人们会不断地发现经典,其实不断地成绩经典,从而使经典具有被开发的智慧和与时俱进的新鲜活力。”

  在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》编选进程中,有人提出,当代读者浏览古文有1定难度,是否是把选文全部翻译为白话文?几经商讨,编委会还是决定,保存原汁原味的古文,通过对每篇选文的“题解”“注释”“解析”,帮助读者理解文意。

  “‘解析’部份干甚么?‘解析’要努力做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,与现代社会相调和,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激活其生命力。”袁行霈说,书中的每篇解析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但又不想过分僵硬地去粘贴现在的1些说法,“只是点到为止,让‘解析’启示读者自己去思考。”

推荐阅读
图文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