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科技网络

你们在北京创业 我们在武汉吃虾

2017-11-16 10:27:32

  导读 : 光谷时不时会有1些这样的标语:嘿,武汉,我们来晚了!

  本文是i黑马【回乡记】系列第3篇,i黑马美女记者回到老家武汉,记录了这个城市近年的1些发展变化。曾的中部之心,为什么在经济排行榜中失去风采,在城市大拆大建的现状和“敢为人先”的口号之下,她又能否真正迎头遇上?

  i黑马 吴丹 2月14日报导

  曾的“大江大湖大武汉”,恍如随着城里越填越少的湖,渐渐失去了江湖地位,堕入焦虑,在它下定后起直追的决心以后,这个中部之心能否迎来往昔风采?

  “休闲之城”

  武汉是休闲之都,这点和成都类似,但又没那末悠闲,反而有1丝痞气。在这里,和“吃穿玩乐”有关的事业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,川菜、湘菜、粤菜等,在武汉皆有正宗菜馆,且很受本地人欢迎。只要是好吃的,武汉人没有排挤的,只不过他们会略微改进下,川菜太辣,去掉1些花椒,改成“湖北人能适应的麻辣”,湘菜太爆,去掉1些重口味,改成“湖北人能适应的重口”。

  也许是地处中部,擅于博采众长,武汉3镇游玩之地会聚了全国美食。也许正由于“太爱学习”,湖北菜在全国却不甚有特点。

  2011年,万达选择了武汉,把“汉街”这项全国文化产业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修在了沙湖之上。武汉市民1向爱热烈,5D电影,汉秀,全家人都是集体前往观看,正如这个城市每增加1个玩乐的地方1样,市民都是以最大的积极性告知亲友,相约前往。蜡像馆、欢乐谷、园博园,成了市民放假和周末最大的文娱。武汉人1向不吝于在文娱上花钱,正如他们从不吝于频繁下馆子尝鲜,晚上逐家吃烧烤、大排档1样。

  夏天的武汉,油焖大虾是1大盛景。男人们光着膀子(上身不穿衣,作者注)大口喝啤酒,女人们戴着1次性手套,将大虾身体分开,灵巧地啃食着美味,1如他们灵巧地啃食着鸭脖,直到1盆虾吃得精光。放眼望去,1条几百米的路竟没有做别种生意的,全是大虾。武汉人夏天接待外地朋友也常常是1句:来吃油焖大虾喝啤酒!这样的风景年复1年,在武昌、汉口、汉阳3镇皆有。

  如果说上海最着名的论坛是宽带山(“上海女和江西男”新闻中的“yp”1词最早出自此论坛,意指外地人),杭州是19楼,那PC时期武汉最着名的则是某某生活论坛了(此名已打码,以避PR之嫌),前两年壮盛期其首页Banner几近挂满了房地产广告,武汉年轻人也每天在上面询问汉口哪里新开了1家海鲜馆,武昌哪里有高端但性价比又高的摄影公司,哪里新开1家生活广场……全是消费之事。

  武汉人喜欢听笑话典故,所以田克兢那带着黄陂口音、讲麻将的段子能红遍3镇;爱听逸闻杂事,的哥阿星的俏皮话最得他们欢心;爱管“闲事”,好为普通人的不幸遭受鸣个不平,经视直播和帮女郎是响亮的电视招牌……早几年,如果你傍晚7点穿梭于武汉各地的内里街巷,电视中传来的声音多半是来自以上几个节目的主持人。

  这是1座生活力浓郁的城市。

  和所有建设中的大城市1样,这些年,武汉能够看到的最大变化就是1直在修路。最严重的时候,武昌中心街道口简直“是1座停车场”,这样的状态延续了多年,在司机的骂骂咧咧声中,路继续堵着,乘客继续焦虑着,人们愈来愈不耐烦。中国很多地方都由于修路而堵得1片混乱,但武汉由于人口众多,到达1000万,这样的堵车状态便得到了放大。1位武汉朋友的QQ签名终年写的就是“堵城武汉”。

  所有的人都期盼着,那计划到了2028年的地铁网状图能早日像北京、上海1样得以实现。

  过年期间,武汉和全国所有大城市1样,也空了城。来城市打工的居民都回了老家,仙桃、黄冈、恩施、荆州……多数来自湖北。过年期间,几个火车站也有很多人举着写有地名的牌子积极招徕乘客,还是那些字,仙桃,黄冈,恩施,荆州……他们接的是从更远的地方回来的人。武汉是中转站。

  青春留下,奋斗远走

  武汉人重视消费生活,在这个城市努力打拼的通常是外地人,他们更加生活所迫,打拼起来更努力卖力,这些年返乡听到很多的话便是,某某街道炸油条的外地1家人已在武汉买了第2套房了,接下来便是武汉人自己摇头叹息:本地人不行,吃不了那个苦,钱都让外地人赚跑了。

  “外地人”分好几种。有摆个早点摊炸面窝油条的,也有浙江外婆家卖烤鱼的连锁店,有前些年台湾香港来的“群光广场”、“新世界百货”等,也有近年更时尚,设计更现代的各种生活广场,在消费潮流上武汉历来都是紧跟1线城市,未曾落下。沃尔玛,家乐福1年比1年开很多,抢占本地“中百仓储”的老大地位。

  武昌司门口曾是繁华之地,但从长江大桥上往下看,大面积的房屋看起来则较为破败,如果你向1位本地人打听,他会说那是老武汉的特点,“热干面”典故起源之所,但如果你向外地人打听,他可能会告知你,那里住的都是“吃低保的本地人”,守着1片地,等拆迁。

  小米的雷军,微信的张小龙都是在武汉读的大学,也许来自野史,听说他们的1些过往是这样的:广埠屯1带(武汉中关村,需要大力砍价之地)都认识雷军,能讲出他很多段子,说他当年在武汉创业时曾在那1带积极活动。雷军演讲时带有1些仙桃口音,但虽然如此,说着“风口、参与感”的他怎样看都不像江湖味重、让外人难以琢磨的湖北人。张小龙则被调侃为华科闷骚理工男,和许多人1样,听说他的大学生涯也很是忧闷,爱思考人生。华科男多女少,妹子不容易约,也许华科时期就培养了他做社交产品的基础气质。

  这两位优秀的互联网人都在武汉度过了他们的青春,度过了充满迷茫和闯劲的日子,但等到他们真正想大展拳脚的时候,却又都选择了离开,1个北上北京,1个南下深圳。武汉名校众多,做出这类决定的毕业生不计其数,他们只是其中着名的两位。

  “武汉,曾是我青春的1站,在那里留下了我4年的光阴,吃过热干面,在长江大桥上走过3个来回。离开的时候有不舍,但终究我还是走了……”很多知识青年在知乎这么说。

  这些年轻人把青春留在了武汉,奋斗却选择了远方。

  这里缺少创业氛围,缺少互联网基因,人民对生活消费的兴趣远远超过甚么“科技创新”,本地人做事“江湖气”太重,思惟没那末开放,不愿和“外部权势”结交,这些可能都是他们选择离开的缘由,也是不太容易从零开始创业的缘由。

  比起1个创新的手机或软件公司,1种创新的烤鸭吃法也许更遭到这里市民的关注与赞成,提到武汉的知名企业,外地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1家做鸭脖的,和1家卖零食的。这也许是汉口古老商业精神的延续,“老通城的豆皮脆香又软绵,”“4季美的汤包货真价实”,古朴的商业法则至今在这座城市得到延续与彰显,多年来未曾变更,虽然这些经典汉派品牌早已衰败了……

  这些年来,武汉曾的“江湖地位”备受挑战,GDP也被1些非省会城市遇上,在经济排行榜中失去风采。现在的武汉在经济发展上依然是焦虑的,本地居民生活在和北上广比肩的物资生活中,但基础设施赶不上,整体发展较弱,生活消费高,工资却难以同步增长。

  现在的武汉,正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中灰头土脸地独自向前追逐。

  明日江城样子如何?

  前不久,1篇“创业在武汉”的文章列出了武汉的1些互联网创业企业,这是新气象。几大项目种别分别是同城物流、4S店、恋爱APP(华科学生创业项目)、青年公寓等。也许由于创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良,武汉近年也1直想迎头遇上,让这些年轻的创业者选择武汉,不离开。该文得出的结论是“比起北上广动辄数亿融资的新闻,武汉融完A轮的公司都寥寥可数”。

  可见,互联网、科技创业现象目前在武汉还是1些小苗。

  不过,近年武汉也在改变,创业和创新产生了很多变化。

  创业氛围渐浓之地光谷的地位就在日渐凸显,被称为武汉的明日之星。这个没有旧文化束缚,云集了大量科技企业之地,也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,他们为光谷带来新鲜活泼的色采。雷军2013年就在这儿开了个创业咖啡馆。光谷时不时会有1些这样的标语:嘿,武汉,我们来晚了!预示这里成为很多新鲜事物进来的第1站。

  近年,武汉的城市口号是“敢为人先,寻求出色”。“敢为人先”1直被奉为武汉独有的精神,其中代表便是武昌起义,辛亥革命第1枪。“寻求出色”也是对往昔“大江大湖大武汉”的回归映照。

  曾光辉如大上海,如何在新时期继续昔日荣光?雷军们的咖啡之风刮过几次以后,武汉会不会出现1些成心思的互联网公司?

  其实,有无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不重要,江城武汉能不能在延续历史的商业精神之下,眼观4面8方,多学习各地商业变化中的优势长处,主动打破中部地区的既有安全感,在这1轮发展浪潮中1路向前狂奔,才是更加重要的事。

  这样的创业方向也许和消费生活有关。毕竟,不断满足当地市场真实的需求才是商业的本质,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也是1个大的发展趋势……

推荐阅读
图文聚焦